社會治安的日趨復雜,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往往在我們年輕幼稚、思想單純的大學生身上打主意,借結交之機、推銷或招聘之名,變換手法,施展騙術,引誘學生上當。我們也要掌握一定的防騙手段來進行自我保護。
一、案例實錄
【案例實錄一】
2006年9月19日晚7:30,某高校2005級學生王某在教學樓前,遇到兩位(兩個男子)自稱是上海某大學學生的年青人,稱身上的錢已用完,向王借了100元人民幣,隨后他們又稱手機無電,需要換借王的手機用,王把自己的手機借給了他們,他們留下“三星”牌手機作抵押后便溜走了,王同學后來發現此手機是玩具手機。
【案例實錄二】
2008年10月19日,某校2008級12位女學生分別在各自的寢室被自稱是某化妝品公司、文具公司推銷員的多名女子以介紹做兼職為名,騙取學生的信任后,將洗發水、文具賣給學生。學生當時信以為真,等對方走后,才發現文具的數量和質量不對,洗發水為三無劣質產品,方知上當受騙,經統計,共被騙走現金1900元。
【案例實錄三】
2004年3月兩名女青年在本市某學院門口,遇到該校一名男生,自稱是由廣州來西安做生意的,因取錢時銀行卡被吞,而現在又急于用錢。欲借該生銀行卡,然后由廣州向卡里匯款。該生就將其卡與密碼號告訴對方,對方拿到卡后送給男生一部手機,匆然離去。事后該男生發現是一部玩具手機,就用手機打電話想將其卡掛失,但為時已晚,卡內的2800元錢,分三次被取走。
二、哪些大學生容易上當受騙
在當今的大學校園,大學生上當受騙的事時有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思想單純,分辨能力差。很多同學從小學、中學到上大學都有“十年寒窗”的經歷,與社會接觸較少,思想單純,對一些人或者事缺乏應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問底的習慣,對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詐騙分子有可乘之機。
(2)感情用事,疏于防范。幫助有困難的人,這是我國的優良傳統,是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但如果不假思索地“幫”一個不相識或相識不久的人,這是很危險的。然而遺憾的是,我們有不少大學生就是憑著那種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憐憫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稱走投無路急需你幫助的“落難者”,往往就會被騙子的花言巧語所蒙蔽,繼而“慷慨解囊”,自以為做了一件好事,殊不知已落入騙子設下的圈套之中。
(3)有求于人,粗心大意。每個人免不了求他人相助,但關鍵是了解對方的人品和身份。有些同學在有求于人,而有人愿“幫助”時,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對于對方提出的要求,往往是惟命是從,很“積極自覺”地滿足對方的要求。
(4)貪小便宜,急功求成。貪心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點。很多詐騙分子之所以屢騙屢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利用人們的這種不良心態。受害者往往是為詐騙分子開出的“好處”、“利益”所深深吸引,自以為可以用最小的代價和付出,獲得最大的利益和好處,見“利”就上,趨之若騖,對于詐騙分子的所作所為不加深思和分析,不作深入的調查研究,最后落得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可悲下場。
三、校內詐騙作案的主要手段
(1)假冒身份,流竄作案--詐騙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證與人進行交往,有的還利用撿到的身份證等在銀行設立賬號提取騙款。騙子為了既能騙得財物又不暴露馬腳,通常采用游擊方式流竄作案,財物到手后即逃離。還有人以騙到的錢財、名片、身份證、信譽等為資本,再去詐騙他人、重復作案。
(2)投其所好,引誘上鉤--一些詐騙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業和出國等心理,投其所好、應其所急施展詭計而騙取財物。
(3)真實身份,虛假合同--利用假合同或無效合同詐騙的案件,近幾年有所增加。一些騙子利用高校學生經驗少、法律意識差、急于賺錢補貼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義、真實的身份讓學生為其推銷產品,事后卻不兌現諾言和酬金而使學生上當受騙。
(4)借貸為名,騙錢為實--有的騙子利用人們貪圖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資為誘餌,使部分教師和學生上當受騙。
(5)以次充好,惡意行騙--一些騙子利用教師、學生"識貨"經驗少又苛求物美價廉的特點,上門推銷各種產品而使師生上當受騙,或者利用網上購物的方式達成“不見面也行騙”的詐騙效果。
(6)招聘為名,設置騙局--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勤工儉學已成為不少大學生謀生求學的重要手段。詐騙分子往往利用這一機會,用招聘的名義對一些急于求職打工的學生設置騙局,騙取介紹費、押金、報名費等。
(7)騙取信任,尋機作案--許騙分子常利用一切機會與大學生拉關系、套近乎,或表現出相見恨晚而故作熱情,或表現得十分感慨以朋友相稱,騙取信任后常尋機作案。
(8)編造謊言,騙取錢財--在車站、碼頭,甚至在校園內,經常發現一些青年人假冒從外地來本地實習的學生,向你裝出一副可憐相,借口與同行的老師和同學失散,而學校又急電讓其乘飛機返校,籍此騙取大學生的錢財,且屢屢得逞。有的還以學生發生意外或生病急需用錢治病為由,騙取學生家長的錢財,也往往容易得逞。
四、大學生如何提防馬路騙子
近年來,在諸多詐騙案中,馬路騙子屢屢得手,在受騙的人中年輕人占大多數,其中不乏在校大學生。因此,作為在校大學生應特別注意提防馬路騙子。
(1)不要貪圖小便宜。詐騙活動得逞的一個先決條件是利用了受騙者愛占小便宜的心理。
(2)不要在馬路上向無證攤販購買自己不了解合理價格和質量標準的商品。不要聽信貨攤周圍有人叫好、喊便宜,甚至爭先恐后去搶著買,說不定他們就是所謂的“托”。
(3)提防魔術行騙。許多魔術行騙看似公平,實則暗藏機關,一般人看不出他做的手腳。如果稍有不慎,行騙者就有可乘之機,讓你嘗點甜頭后,把你宰得頭破血流。因此,遇到擺攤的魔術,一定莫入圈套。
(4)不要輕易參與騙子的游戲活動。騙子的意圖有時很容易被人看破,但是他往往利用人們的好奇心理或參與心理引你上鉤。如一些馬路騙子在街頭巷尾擺設的游戲,他總是先引誘你參與,設法使你在參與中享受到樂趣,爾后詐騙你的錢物。
(5)警惕騙子利用封建迷信詐騙。一些騙子利用看病、算命騙錢,利用想盡快看好病的心理引你上當,心甘情愿地拿錢去看病,其實得病就要正規醫院去診治,不要被迷信迷惑。